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
舜网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06日 16:45 浏览次数:
586
曾几何时,那些因为热衷“买买买”而屡屡被长辈批评的年轻人,也学会“省省省”了!
据说,这届年轻人省钱的方式五花八门,“喝酸奶舔瓶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在豆瓣网,“抠门男性联合会”和“抠门女性联合会”今年“火”到出圈,两个小组的成员加起来已有4万余人,网友们以此为平台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省钱技巧:为了省电费而自愿加班、为了省洗发水剪短头发、为了省车费走路上下班、为了省外卖钱自己做饭带到公司……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当代年轻人字典里的“抠”,似乎与这个词原本的意义有些不同。理性消费,是他们对“抠”的重新定义。
理性消费是不变的主流超七成受访者“按需消费”
今年27岁的刘露不是传统家长们希望的那种“铁饭碗”女孩,自由职业者的她靠当社区团购团长、帮衬家中生意,“行情”好时也能月收入过万元。不过,自由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稳定,虽然除了每月要还2000元左右的房贷,没有其他固定开销,可刘露还是赚了钱也不敢放肆花。看着身边有些朋友想吃什么就叫外卖、想去哪里说走就走、喜欢的品牌出新款马上下手,她在羡慕之余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多存一点钱,安全感就会多一些。”刘露说。
6月27日,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0份。受访者中,企业职工占67.75%,自由职业者占12.9%,学生占12.9%,其他社会属性占6.45%。他们之中20-30岁的年轻人最多,占51.61%,另外还有22.58%年龄在40岁以上,19.35%年龄在30-40岁之间,6.45%是年龄20岁以下的“后浪”。
刘露在问卷中“您的花钱方式”一题下,果断选择了“每一份消费都有计划”,39.03%受访者与她选择一致,32.26%受访者则选择了“能省则省,只花必须”,只有28.71%受访者“想花就花,不考虑存钱”。
从问卷分析来看,拖家带口的家庭“顶梁柱”比快乐的单身汉们相对更“抠”。
消费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仅6.45%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抠”
在网络世界,人们不讳言“抠”或“穷”,反而以“更抠”为豪。生活中,年轻人也越来越“抠”了吗?
这个夏天,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韩爽结束了从父母手里按月领取生活费的日子。“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样的认知,第一次让她感觉到焦虑,“自己的血汗,就是舍不得挥霍”。不好意思“啃老”,刚工作又没有存款,韩爽只能开源节流。在网上,她学到了很多省钱妙招。“你知道‘1688’吗,我们都在那儿买东西!”韩爽说的“1688”,是阿里旗下的一个批发平台,它和淘宝同源,许多商品甚至一模一样,但价格却便宜到不敢相信——20元就能买一双不磨脚的鞋子,50元就能拿下品牌代工厂生产的产品;30多元的耳环,她硬生生搜到了四五元的“同款”……韩爽特别得意地秀起她身上穿的衣服,“T恤20元左右,裤子不超过50元。”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只有6.45%受访者“有钱任性”不“抠门”,58.07%受访者会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花’”,35.48%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抠”,不乱花一分钱。而大家变得抠门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最突出的选项是意识到“有存款才有安全感”“有些消费确实没必要”“车贷、房贷压力大”,占比都在50%以上。
“抠”是生活态度的转变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可以“抠”一点
问起对现在年轻人消费观念的看法,不少45岁以上的市民还是老想法:花钱“太任性”。在收回的问卷中,认为年轻人消费相对理性,并不过分的只有19.35%。不过,年轻人的变化大家也看在眼里。
今年52岁的杜洪,儿子27岁,他就明显看到了儿子从大学毕业到成家立业后的消费观念变化。“他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要到大商场去买,给的生活费总是‘月光’,没有一分钱存款。后来参加工作以后就知道赚钱不容易了,尤其是结婚以后,明显变得会‘过日子’了。”杜洪说,原本儿子非常看不上自己和妻子在“拼多多”找人“砍价”,现在家里用的挂钩、衣架、垃圾袋,儿子也都主动在“拼多多”买了。
杜洪认为,年轻人步入社会以后压力倍增,生活态度也会发生转变,消费逐渐理性,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问卷结果中,49.03%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抠”一点是勤俭节约,值得鼓励;44.52%受访者认为生活态度的转变代表年轻人逐渐成熟;还有6.45%受访者表示年轻人没必要“抠”。
原标题:听说,这届年轻人有点“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