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泉城夜未眠!记者蹲点24小时公交,记录夜行人的故事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 大众网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06日 16:26      浏览次数: 3839

  12月7日,农历大雪节气。零点过后,整座济南城都仿佛进入了梦乡。静,是这个时段的特质。

  济南市立五院公交枢纽,忙碌了一天的车辆,都熄了火。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享受着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

  而隔壁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孩童的啼哭声,明明在诉说着这样的一个道理:城市24小时都在运转,不管什么时间,总有人睡着,也总有人醒着。你的安眠,得益于其他人默默付出。

  市立五院公交场站建于1992年,当时的郊区如今俨然成了西部城区的核心交通枢纽,5条公交线从这里始发,20余条线在此停靠。11月23日起,济南首条24小时运行线路K101路从这里发车,济南迈入公交“夜不打烊”时代。

  四个小伙子三个“90”后

  12月7日0:10,24小时K101路驾驶员付乃元开始打扫车辆卫生,为发车做准备。

  自11月23日0时起,济南市首条24小时运行公交线路——K101路正式运行,付乃元就成了首批凌晨上路的驾驶员。

  他家住工业北路,每天晚上乘坐9:30末班K46路到百花剧院,再换乘K101路到车队。

  “我一般晚上11点左右就到车队了,提前打扫打扫卫生。”付乃元之前在工厂上班,听说济南要推广无轨电车BRT,就报名学习N本,成为一名公交电车驾驶员。他家距离全福立交桥公交场站很近,以后北园大街、二环东路通了无轨电车BRT,再上班就近了。而如今,山东泉城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高压供电及配套工程施工等已经开始招标。

  因为夜间运营,考虑到安全问题,车队选驾驶员时,特意选了四个小伙子。除了“85后”付乃元,还有三个“90后”:郑猛、郭瑞、张宁宁。

  24岁的郑猛刚转正不久,他家离车队更远,每天往返120公里。“我家在机场附近,开车得1个小时。”26岁的郭瑞是平阴人,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济南公交。他特别喜欢开车,能成为济南首条24小时公交线的驾驶员,他挺自豪。

  郭瑞租住的地方离张宁宁家很近。张宁宁27岁,平常喜欢做饭,经常给大家带夜宵。7日凌晨,站房的茶几上放着他做的炒土豆片。他还买了馒头,配了筷子和勺子。

  他们采用“上三休一”的班制,每天晚上3个人上班,两个人跑车,一个人作为值班员,应对车辆故障等突发情况。

  结合夜间客流特点,K101路0:30、1:00、2:00、3:00、4:00、4:30共发送6班车,两个驾驶员每人跑三趟。

  7日凌晨,付乃元、郭瑞跑车,郑猛值班。车上还配备了两名安全员,1999年出生的王柏森和小他一岁的“老八”严硕。他们本来都应聘的公交维修员,那边暂时没岗,先到K101路负责车辆安全。

  “车辆出场。”因为要经过南辛庄西路经十路十字路口,0:25,付乃元驾车从车队出发,提前在营市街经十路站点等候。

  代驾师傅“唱主角”

  “您好,滴滴代驾为您服务!请问,您是在麦田吗?马上过去!”夜公交上,代驾师傅是主角,即使坐着公交车,他们也会听单。而到了同一辆车上,看到同行,他们很快能熟络起来,即使不在同一家代驾公司,即使第一次见面,也能聊得有滋有味。

  “每天夜里,代驾能占到一半,再就是在外面吃饭的,下夜班或上早班的。”付乃元说,还有些老人4点多就去黑虎泉打水。

  1:05,49岁的代驾师傅徐更森和同伴小朱在甸柳庄乘车。他们戴着护膝,为了保暖,安全帽下面还有个皮帽子。两人家都在张庄路附近,24小时K101路让他们暂时摆脱了寒风,回家的路也更近了。上车后,他们交流着晚上的订单以及遇到的豪车。“我开过迈巴赫,他开过保时捷911。”徐师傅主业是电工,代驾只是兼职。一天晚上六七个活儿,这份兼职的收入还不错。

  干代驾遇到电瓶车没电的情况再正常不过,赶不上公交车,他就蹬回家。24小时K101路带给他们的是温暖和快捷。

  当然,他们俩都是热心肠,也在用善良温暖着别人。

  “我明天要送人去做透析,每周二四六中午12点左右,把他送到医院,下午4点多再接回来。”自从9月份通过代驾平台遇到了一个患有尿毒症、糖尿病的客户,徐师傅就开始免费送他去医院做透析,风雨无阻。“他眼看不大见,既然遇上了,能帮一把是一把。”这一坚持就是三个月。

  6日凌晨,在大明湖附近,有个人喝多了,被摩托车砸在下面,难以起身。朱师傅恰巧路过,把他扶了起来。“对方一个劲儿说感谢,还要抱抱我。”说着,朱师傅笑了。

  他们在营市街经六路下车时已是1:40。而此时,不远处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里,市民韩先生仍带着孩子在焦急地排队。从6日晚9点多到医院,他们已经等了4个多小时。

  其实,K101路之所以能成为济南首条24小时运行线路,儿童医院也是有“贡献”的。K101路连接经四路、泉城路、解放路等市民出行、居住、旅游主要路段,途经融汇老商埠、大观园、万达广场、振华商厦、绿地中心、趵突泉、恒隆广场、贵和购物中心、世茂国际广场、宽厚里、黑虎泉等多个大型商圈和旅游景点,同时,途经市立五院、市儿童医院、省立医院、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一天发车450班,日运量2.3万人左右。为了满足市民0:00以后的公交出行需求,K101才实现了华丽升级。

  为体验夜公交多等半小时

  “济南终于有了大都市的样子!”7日凌晨2:21,天地坛街站点上来两个小伙子,酒足饭饱之后,上车就是一顿感慨。当时,车外温度在0℃以下,而车内温度为25℃。坐着温暖的公交车眯一会儿,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儿。睡醒了,家也在眼前了。

  2:40,28岁的刘龙从葛家庄站点上车。其实,在K101路到来之前,他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K101路最好的一点就是站牌上有到站时间,车辆什么时候来有预期。”刘龙说。

  他在一家广告喷绘公司工作,6日晚上6点半开始在经十东路银座汽车搭建广告架,晚上11点左右到了和平路和瑞广场,7日1点多就干完活了。“我们主要是搭背景板,很多时候都是半夜干活,7日这两个地方都有活动。”因为经常加班到凌晨,公司老板其实给报销打车费。“这次正好在葛家庄站牌附近干活,所以想体验一下。”刘龙说,24小时公交确实挺方便,有了公交车就省了电瓶车或者出租车了。

  经四路大观园,有人大摇大摆走在快车道上,以为凌晨3点整条大路就都是自己的了。K101路经过时,他还使劲儿瞪了一眼司机。

  K101路单程12.4公里,00:00—5:00单程运行时间为35分钟。虽然晚上人少、车少,但是驾驶员更要注意。“过路口一定得慢下来。”付乃元说,停车起步的口诀是“左右左”,临出站之前,看一看左后视镜,再看一看右后视镜,最后再看一遍左后视镜,左边看行人,右边看乘客。

  七旬老人不到5点就去买菜

  4:00,两个老人来到车队,帮驾驶员孙旭艳擦拭车辆前窗,做些发车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常年坐孙旭艳早上5:00的首班车去打水,早已和她成了忘年交。做完这些工作,他们就各自离开,等着她到来。对这些,车队其他驾驶员早已习惯。

  4:30,凌晨最后一班车发车,这时南辛庄西路人行道上,已经有人开始晨跑。

  4:40,大观园附近,环卫工人在擦拭垃圾桶,打扫卫生。到了泉城路,环卫工人也早已开始打扫落叶。市民享受到的干净整洁的城市,离不开这些凌晨三四点上路的“城市美容师”。

  70岁的宋大爷一大早去七里堡买菜,孩子当天回家吃饭,他要买点韭菜和茴香苗,烙盒子。他坐K101路到二环东路再倒车。

  “我之前都是坐5点那班车去打水,打完水再回家给孩子做饭,时间有点紧张。”他说,K101路成了24小时公交,他可以坐4:30这班,打完水,还能活动活动。

  5:05,83岁的颜奶奶在甸柳庄下车,她要倒K64路,去千佛山锻炼。“以前一天能爬七八个山头,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了。”她临下车前笑着说。

  这趟车上,大部分都是出门的老人,有去锻炼的,有去旅游的。65岁的毕大爷要去趵突泉东门,“有个旅游团在那集合,去平阴,玩两天,就交10块钱。”

  他还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微信群,说有个公司送了600原始股,一上市就能分十几万。其实这家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还多次因企业借贷纠纷被起诉。说这些的时候,老人一直强调自己没投钱,人家白送的,但给人的感觉明显是:“到手的鸭子飞不了。”

  5:40,凌晨最后一班车进站,郭瑞和郑猛一起打扫完卫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7日凌晨,6趟K101路的客运量为83人次,1:00发的那趟车上,有26名乘客;4:00发的那趟车上,只有5名乘客;2:00发的那趟车上,12名乘客,其中有8个代驾。83人次已经是开线半个多月来的最高值。这些天最少的那趟,来回车上一共3名乘客。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凌晨的K101路,客流一定会不断提升。济南市交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目前济南24小时公交先试行这一条,看看情况,如果运行好了,就逐步增加,或者进行调整。

  夜济南,出行一定会更方便。

  (生活日报首席记者 王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返回首页
更多新闻,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百灵网官方微信(beelink1998515)
资讯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