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资讯>>山东
民俗与年味,“年”在一起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大众网      发布日期:2024-02-04 12:30:36      浏览次数:20636次

过年,无法脱离开脚下的土地,一个地区的风物气息、历史的文化沉淀、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性,这些共同汇聚起一种味道,我们称之为“年味”。

过去,年味最先从故乡独特的民俗中飘来。

在山东,过年的民俗有很多,贴春联、挂年画、蒸馒头、吃饺子、逛庙会,这些习俗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春节这几天,短短的相聚,家人们欢声笑语同这些年俗记忆“年”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特的“年味”。

民俗里的生命力

面食,几乎是全国各个地区共同的饮食语言,它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在装点着这些平平淡淡的日子,山东的花馍馍,是春节前夕网络热搜榜的常客。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的花馍馍“蒸”得越来越“潮”,不仅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承揉进了面里,也将新时代的新故事藏进了手艺中。

2024年1月31日,济南,莱芜高新区一家馒头工作室内,在面团中加入南瓜汁、菠菜汁等调色后,创作的龙年造型馒头与面艺。

让山东花馍馍出圈的,是它万物皆可“蒸”的多变造型,但其实,山东的花馍馍制作工艺也非常考究。发面、戗面、蒸面,每一步都需要娴熟的手艺,摸起来瓷实,吃起来劲道,入口香甜。这两年,花馍馍一度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国潮”,有人用它做新年礼物,还有人用它设计了很多文创产品。

与花馍馍一样不断与时俱进的,还有山东民间的木版年画,木版年画迄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由于木版年画的工艺复杂,很多经典的年画作品,需要耗费手工艺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这些年画作品中,藏着一个地区传承而来的历史故事、地域审美和文化内核。

2023年12月20日,山东日照,新春临近,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李相夺抓紧制作年画,为新春市场做准备

山东的新年民俗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延绵不绝,正是在于它与时代脉搏共同起伏的生命力,这些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年民俗,一方面承载了来自民间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气息,另一方面它们也在默默讲述着新时代的山东故事。

年味里的乡愁记忆

年味到底是什么,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当还未被风干的春联贴在家门口,当刚剪好的窗花爬上了窗户,当热闹的庙会扑面而来时,年味就被这些熟悉的记忆唤醒了。

这时的年味是一抹乡愁,孩提时期,大部分山东儿童的新年记忆是在一个个大集的人潮中,买着年货,吃着花馍馍过来的。年长离乡后,这些习俗离日常忙碌的生活很远,只有在一年新春时刻,才又记起这些习俗。时间与距离仿佛隔开了游子与故乡的牵连,这些带有故乡味道的民俗,一下子将乡愁送上了心头。

这年味还是一根脉络,民间的习俗,大多有着自己传承而来的工艺和技巧,比如在山东庙会上常见的吹糖人、拉洋片、皮影戏等,它们传承着具有齐鲁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一年又一年的变迁中不断发展,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特殊的文化符号。

这年味还是一股味道,花馍馍、水饺、酥锅......这些充满了年味的菜肴,在新年走亲访友的餐桌上“躺着”,却蕴藏着悠悠岁月,这些来自童年的熟悉味道,成为了山东特殊的“年味”。其实,人们寻找年味,找的是来自故乡的这一方水土,和在这土地上发生过的童年故事。

生活里的活态传承

年味越来越淡了,是这几年网络热议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审美发生变化,很多过年习俗也在发生着改变,如何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继续传承,不断焕发活力呢?这几年,山东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民俗文化不只是对一个个单一文化项目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个连接。

一个是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连接。为了让更多民间习俗离人们生活更近一点,山东创新性地推出了“黄河大集”这张文化新名片,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在大集的现场,很多手工艺人现场制作,这让更多民俗走进人们日常的生活里,特色民俗不仅成为一种新时尚,也实现了各地游客与齐鲁传统文化的近距离接触。

另一个连接是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连接。打好“特色牌”,也要唱好“产业戏”,让更多民俗成为山东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正是对民俗的活态传承。对此山东推出了山东手造、山东好品等文化品牌,助力山东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传下去,其中山东的大馍馍、木版年画、潍坊风筝等,收获了各地网友的关注,这关注的背后是他们对山东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当民俗与年味相互交融,这些经历了时光流传下来的文化脉络,和新年一起,融成一种特殊的感受,这“年味”变成了新一年生活里的一种情结、一份寄托、一片期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返回首页
更多新闻,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百灵网官方微信(beelink1998515)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点赞有0人与您观点相同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