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泉热点
烽火遗迹里的红色基因 ——济南纪检人红色热土行之莱芜篇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舜网      发布日期:2021-05-21 16:21:02      浏览次数:2075次

烽火遗迹里的红色基因 ——济南纪检人红色热土行之莱芜篇

山东省工委旧址(刘仲莹故居)

  莱芜,坐落于鲁中腹地。汶水西流,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群山逶迤,东风卷过无边红色战旗。八十多年前,山东省工委在莱芜重建,血雨腥风中承担起我党在山东发展壮大的重任;七十多年前,莱芜战役在这里打响,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运动歼敌的经典范例;五十多年前,莱芜人民战天斗地、敢为人先,打赢了﹃小三线﹄和﹃雪野水库﹄大会战,铸就了莱芜版的“红旗渠”精神。在莱芜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英模人物,激励着莱芜人民传承红色基因、锐意进取实干,彰显出鲜明的初心底色。

  山东省工委旧址

  革命火种的播撒者

  金牛以南、云台之阴,莱芜区牛泉镇鹁鸽楼村恰处此间,一石一瓦,都见证了革命道路的艰辛与曲折。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就在村中的刘仲莹故居内。

  五月,踏着时光的脚步,莱芜区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旧址,走近刘仲莹波澜壮阔的一生。带着崇高的敬意推门而入,墙壁上镶嵌着两通石碑,内容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工作委员会旧址”和“刘仲莹故居”。一座具有清末时期建筑风格的二层小石楼,就是刘仲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是当时刘仲莹同志与其他党员干部秘密开会、活动的地方。走进小楼,四面墙壁上用展板的形式再现了刘仲莹革命的一生。

  1911年,刘仲莹出生在莱芜鹁鸽楼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里。刘仲莹成年后到上海,一边在上海复旦大学当旁听生,一边在闸北区从事革命活动。刘仲莹由胡也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当时莱芜县党组织活动中断,1930年底,刘仲莹听从组织安排回到老家鹁鸽楼村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仅一年,就在莱芜县建立了十余个基层党支部,并于1932年秋,经省委批准,在鹁鸽楼村东南大峪和尚洞里召开了县委成立大会。这次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了中共莱芜县委,选举刘仲莹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随着敌人的持续破坏,革命进入低潮。特别是1933年7月,省委内部出现叛徒,导致300多名党员、积极分子被捕,省委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全省的党组织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刘仲莹为代表的莱芜共产党人,在坚持独立斗争的同时,对山东的革命形势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们深深体会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迷茫和无助,渴望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明确前进的方向。于是,满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责任担当,他们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外出找党。

  “当时有的同志觉着外出找党无异于大海捞针,非常艰难,弄不好还会暴露自己、丢掉性命,但面对大家的疑虑,刘仲莹坚定地认为,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我们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就这样,他毅然决然把他家在口镇的钱庄、店铺和地全卖了。”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尽快恢复山东省党的领导,1935年11月,山东省工委在刘仲莹故居成立,代行山东省委职责,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刘仲莹故居成为当时山东省党的最高机关的驻地,成为全省党的工作指挥部。山东省工委的建立,改写了山东省委迭遭破坏、全省失去党的统一领导的历史,是山东革命事业危急关头的一次伟大转折,是山东革命工作重整行装再出发、高扬风帆再起航的新起点。

  由于操劳过度,刘仲莹积劳成疾患上肝病,直至1937年8月被要求回家休养。休养期间,刘仲莹关心党组织发展,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9月在听说平型关大捷后,他欣然写下“中华不可侮,金瓯缺定补”。11月,病情稍有好转的刘仲莹又返回鲁西北特委工作。但不久由于病情急剧恶化,无法进食,被送到济南齐鲁医院治疗,但未见好转,于1938年3月28日去世,年仅27岁。

  “我们要学习刘仲莹危难时刻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也是检验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试金石’。只有扛责在肩,一往无前,乘胜追击,才能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莱芜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亓伟杰说。

  山东省工委旧址,承载着上个世纪30年代那一抹浓浓的红色记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在云台山脚下树立起一面鲜红的革命旗帜。2021年,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刘仲莹烈士故居)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全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莱芜战役纪念馆

  一场红色革命之旅

  说起莱芜战役,是很多老一辈革命者熟悉的一场气势恢宏的胜利之战。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集结号》等经典战争场景,还会在不少人的脑海里浮现,其实,这些电影都是以莱芜战役为原型创作的。

  莱芜战役纪念馆就是为纪念本次战役而建,它的前身是莱芜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烈士,1994年更名为莱芜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莱芜战役展览馆和全景画馆、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烈士缅怀堂四大主体建筑。

  走进莱芜战役纪念馆,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坐落在展览馆前的陈毅铜像。铜像后方是高19.8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方形塔底边长为8.15米,由泰山花岗石砌成,象征着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重如泰山。塔碑阳面镶嵌着毛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莱芜战役展览馆建于2007年,利用图片、实物、模拟场景、大型雕塑和声光电等展示手段,集中展示了华东军民特别是莱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莱芜战役胜利的伟大历程。

  莱芜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敌大军压境逼我决战的情况下打的一场大规模运动战。从1947年2月20日发起进攻,到23日彻底解决战斗,3天歼敌5.6万余人。

  我军高屋建瓴的战略指导和机动灵活的战役指挥,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华野各级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是夺取胜利的基本条件。1947年2月21日,敌军向我1纵1师1连防守要点小洼发起猛烈反击。1连在敌机轰炸扫射及两个方向地面火力的夹击下,从10时至15时,顽强抵抗2000多敌人的轮番冲锋。奉命撤出阵地时,1连仅剩1名排长和36名战士,但他们毙伤的敌人超过1个营,胜利完成了任务。莱芜战役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大力组织地方部队、民兵参战,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前。几十万人的支前民工队伍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肩挑、畜驮和独轮小车,为我军运送了亿万斤的粮草、弹药。战役过程中,地方部队和民兵积极协助主力侦察敌情,封锁消息,广泛开展破袭战、地雷战,日夜袭扰疲惫敌人,所有这些,都有力保障了战役胜利。

烽火遗迹里的红色基因 ——济南纪检人红色热土行之莱芜篇

  在高17米、周长120米、地面塑型1200平方米的全景画馆里,一场恶战正在上演!冲锋号响起,战火熊熊燃烧,战车跨过大河,英勇的战士在冲锋号的指引下正向敌军发起总攻……置身旋转看台上,仿佛置身于硝烟滚滚的革命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

 

  “莱芜战役纪念馆把大家带回到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使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党性修养也有了新的感悟。”莱芜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朱慧鹏说,“党性修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不畏牺牲,前仆后继正是战争年代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这种崇高的党性修养激励我们广大党员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莱芜战役精神和革命先辈优良传统,把初心使命牢记在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

  “我们要将莱芜战役精神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努力做一名敢于善于斗争的‘打铁人’,深化‘六级联动’工作机制,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自觉转化为履职尽责、创先争优,推动莱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莱芜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丁桂刚聆听着莱芜战役的介绍,有感而发。

  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莱芜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是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

  聆听清廉榜样故事

  烽火遗迹里的红色基因 ——济南纪检人红色热土行之莱芜篇  

 

  小三线纪念园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以原山东人民印刷厂(709)为基本依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从时代背景引入,放眼全国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聚焦山东小三线建设,重点展示典型小三线企业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社会贡献,再现时代记忆,彰显三线精神,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打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

  纪念园综合运用历史影像、雕塑、仿真艺术等形式,按照“翻开记忆、风雨如磐、战略后方、家国情怀、岁月如歌”的顺序,展现在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听党召唤、对党忠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勇于担当。

  山东人民印刷厂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小三线”工程在莱芜建设的战备印刷厂,莱芜钢铁厂、莱芜发电厂、山东汽车修理厂、山东新华翻砂厂等20多家“小三线”企业由省革委会和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统一领导而建。因建设需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莱芜、沂源、蒙阴地理位置条件得天独厚,又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因此,莱芜成为山东“小三线”建设首选地。

  “山东人民印刷厂承担过的最光荣的一项印刷任务,就是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印刷厂接到山东省毛主席著作出版社办公室下派的一项政治任务——印刷500万册《毛泽东选集》,并要求60天内完成任务。我们的印刷质量好,全厂职工激动又光荣地承担了这次印刷任务。”曾在山东人民印刷厂党委办公室任职的程同祯老人回忆道。

  接到任务后,山东人民印刷厂对全厂职工生产生活进行周密安排,并迅速投入生产中。当时,职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这期间,没有一位工人请假,没有增加一分报酬,机器没有出现一次故障,山东人民印刷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印刷任务。1977年8月,在山东省专门召开的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大会上,山东人民印刷厂装订车间获得制作先进单位,4名工人获得先进个人。“小三线”工程为国家国防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因为是战备印刷厂,印刷厂配备了印刷人民币的凹版印刷机,保证战争一旦爆发,货币能正常流通。

  “共产党人要永远进击”,这是山东人民印刷厂党总支书记王希骥经常说的一句话。王希骥1945年参加革命,1976年初服从组织分配到709人民印刷厂参与“小三线”建设。他工作认真,甘于奉献。在一次体检时,他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却向单位、同事隐瞒了病情,继续忘我工作。随着病情恶化,王希骥不得不请假在家休养,他特意安排妻子守在大门口,挡住“拿东西”来看望他的职工。为了就诊方便,上级要调他到大城市看病,却被拒绝。王希骥说:“去哪里也是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一天早晨,职工们来看望王希骥时,发现屋里空了。人们没赶上送他,连他的背影也没见到……那句“共产党人要永远进击”的誓言,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的记忆中。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怎么变化,清正廉洁所代表的意义一直没有改变。将清廉之风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间,永远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王希骥无私奉献、清廉公正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由他点亮的明灯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党员干部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莱芜区纪委监委将完善立体、科学的日常监督新模式,提升日常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最大限度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对监督事项进行定点、定量、定性分析,为全区廉情研判和整改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和综合分析,构建起群众、村级、镇(街道)、职能部门、纪委监委稳慎有效的监督网,给权力戴上‘紧箍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莱芜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高明)

  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纪检铁军

  □莱芜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丁晓红

  莱芜区是革命老区,留下了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大革命时期山东省工委“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抢抓机遇、敢打必胜”的历史文化基因。莱芜区纪委根植莱芜这片红色热土,坚持“传承红色基因,锻造纪检铁军”理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信仰力量,加快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不忘初心,锤炼党性。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通过现场教育,敲警钟、拂心尘,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二是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将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推动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六级联动”工作机制,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反腐倡廉、监督执纪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心系大局,奋发创业。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积极投入到“强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等重大战略中去,推动莱芜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原标题:烽火遗迹里的红色基因 ——济南纪检人红色热土行之莱芜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返回首页
更多新闻,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百灵网官方微信(beelink1998515)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点赞有0人与您观点相同
资讯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