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资讯>>山东
科技成果转化让重量级院士遇到难题 山东研发的创新药“出走他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舜网      发布日期:2019-06-29 05:31:50      浏览次数:1873次

  “我们参与研发的GV-971,是16年来全球首个临床三期试验成功的阿尔兹海默症新药,却没有落地在山东。”6月27日举办的《问政山东》栏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遗憾地表示,由于企业前期的投入机制未建立,而新药在临床试验的环节投入非常大,GV-971不得不卖给了美国,后来又被上海绿谷集团买回来。如今,由管华诗院士亲自主导的海洋抗肿瘤药物BG136也处在同样尴尬的境地。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科研团队参与研发的GV-971,是16年来全球首个临床三期试验成功的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该药物能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如今,GV-971已经成为上海制药行业的明星产品了。”管华诗院士表示,但在当初新药研发时期,却经历过一段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在当时,企业的前期投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而这个药的研发还没有成熟到让企业一看到就感觉会成功的程度。”管华诗院士坦言,当初如果没有上海绿谷集团和上海药研所参与开发,也就不会有第14个海洋创新药。如今,与GV-971一样,由管华诗院士亲自主导的海洋抗肿瘤药物BG136目前也处在尴尬的境地。这一靶向治疗结肠癌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进入临床实验并最终上市的海洋药物。“在这时候的投资强度要接近千万,高校、院所不具备这个能力。”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新说,让企业在项目早期忽然拿出这么多钱,也有困难。管华诗院士认为,“科技和企业结合这篇文章,需要我们共同来做。”

  据了解,目前BG136已经完成药性评价,正处于申请临床批件阶段。而山东的药物研发在这个阶段,政策性资金较少,申请渠道少,即便申请到金额也较少。现在BG136也受到了外地研究机构的青睐,他们计划投入更多力量招揽BG136,吴新说,“上海早就伸出橄榄枝,10倍于管华诗现在的报酬挖他。”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重量级的院士也遇到了难题,如何避免让曾经的遗憾重演,让这样一个科技项目在山东本地实现转化?节目现场,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项目没能落地山东,折射的问题是科技部门对重大项目的成果跟踪不够,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价没有第三方机构,不能够对科技成果进行正确的估值。对此,科技部门也在陆续采取措施,“我们通过项目引导、专项设置,让基金、金融、企业共同参与进来。”唐波说,“青岛市‘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昨天已经正式公布,总规模50个亿。”

  根据青岛市政府下发的《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青岛将在项目支持、研发资助、平台建设、基金设立、人才培育提出五个方面支持政策,旨在支持和引导青岛市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知名药企、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助力解决青岛市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成果落地难的问题。其中,在蓝色药库开发基金方面,提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实施从先导化合物发现到成果产业化全链条的投资支持。首期募集2亿元,发挥国有投资平台作用,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来青投资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 (新时报记者王晶)

原标题:科技成果转化让重量级院士遇到难题 山东研发的创新药“出走他乡”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返回首页
更多新闻,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百灵网官方微信(beelink1998515)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点赞有0人与您观点相同
资讯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Insert title here